发布时间: 2021-07-08 14:34
浏览次数: 926
最近几天,
小麦接到了好几位家长的咨询,
说渐渐发现自己家的孩子在一些行为上,
好像和正常孩子不太一样,
难道是智力有问题?
我们该怎么办啊?
小麦后来仔细询问过这几位家长孩子具体的一些表现,发现他们的行为特点,都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统指的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7种感觉神经,来感知自己身体的状态和获取环境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组织和整合,及时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反应。
感统失调是指孩子的大脑在处理五种感觉的神经信号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紊乱,孩子会感到非常难以处理外界对自己的感觉刺激。
感统失调的孩子经常是感觉敏锐与迟钝并发的,有些感觉过于敏锐,有些感觉又过于迟钝。因此宝宝会有一些我们大人看起来好像无法理解的行为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1.前庭觉异常:指在前庭感受器及其神经传入通路与中枢不同区域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异常。
表现为:对身体失衡特别敏感,动作僵硬笨拙、不敢荡秋千、不愿坐摇摇床、不能独立平衡台、常常碰撞身边的东西、手脚笨拙、乱放东西,还有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5.本体感失调:就是指对自身躯体各部位所处的空间位置及肢体的运动方式、幅度和速度等存在一定的感知困难。
表现为: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缺乏自信、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挫折感很多。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感统失调的儿童,在智力上大部分并没有缺陷,但是这些儿童在学习和行动上经常会有困难,因此可能会被误以为是智力上的发展不足。
导致孩子感统失调的原因有不少,分为先天性生理原因和后天性环境人为原因:
1、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2、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3、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2、父母太忙碌,辅导少,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3、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就直接学走路,产生前庭平衡失调;
4、父母或保姆不让孩子玩土,玩沙怕弄脏,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5、过早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家长还是会问,我们并没有这些专业的知识,而且孩子可能也并不是全都有上述的表现,并且一些表现或轻或重,那我到底要怎么去判断孩子是不是感统失调呢?
其实,家长仅凭孩子日常的一部分行为表现当然是无法去断定孩子是不是感统失调,感统失调本身是需要进行专业的测评,研究孩子的各项表现数据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的。
现在,来麦田青苗儿童能力训练中心,校庆钜惠专享,原价760元的专业感觉统合能力测评,仅需6.6元!活动仅剩3天,机会难得,赶紧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来报名吧!
麦田青苗儿童能力训练中心,为2-15岁儿童青少年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言语训练、注意力提升、感觉统合训练等能力提升项目,同时还有心理咨询及家庭教养。
文章推荐
Article recommendation
孩子语言能力比同龄人差怎么办,没有这5个方面